导读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未来五年中国将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包括航空航天装备等八大行业。除了政策长期利好外,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国产化替代的推进,高端装备制造国内外市场需求巨大。
21世纪宏观研究院 张梦洁
作为制造业的“国家代表队”,装备制造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将迎来又一个五年战略机遇期。
据21世纪宏观研究院了解,“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未来五年中国将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内含航空航天装备等八大重点方向。
“十二五”前四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13.2%,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个百分点。至2015年,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8%,较2008年提升了3.8个百分点;整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30万亿元,已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
工信部部长苗圩日前介绍称,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工信部“十三五”期间聚焦的三个重点领域之一,今后将制定一系列的规划、行动计划或者具体的政策措施来推动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为何选这八大行业?
按照《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上一个五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主要以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五大方向为重点,而“十三五”规划则将制造强国的落脚点放在了八大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上。
八大行业分别是: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装备、现代农机装备、高性能医疗机械、先进化工成套装备。为何会确定这八大行业,且支持重点较上一个五年有所增多?
根据工信部组织相关行业协会进行的评估显示,高端装备占装备行业比重接近20%,预计“十二五”目标能够全面实现。
这八大重点行业实际与《中国制造2025》所明确的“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一脉相承。作为未来10年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就高端装备制造列出了10个重点领域:包括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
此外,从美德等发达国家推出的一系列工业振兴计划来看,发展装备制造成为制造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且中国制造面临高低端供给严重错位的情况。2015外资企业占据高端市场67%的市场份额;而低端的挖掘机等机械销量下降了38%,面临供给过剩的矛盾,以高端装备制造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必然。
尽管中国2013年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就已突破20万亿元,占全球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超过1/3,但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产业链高端缺位、产业规模小、产业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依然突出。
以创新能力而言,在高端装备领域,中国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40%的大型石化装备、70%的汽车制造关键设备及先进集约化农业装备仍依靠进口,多数出口产品是贴牌生产,拥有自主品牌的不足20%。
而按照装备制造升级三步走战略,到2025年,中国要进入世界装备制造强国第二方阵,部分优势产业率先实现又大又强。由此可以看出,装备制造政策红利期不仅是“十三五”。
国产替代暗藏庞大市场
除了政策长期利好外,沿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国产化替代的两大主线,高端装备制造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内外市场需求巨大。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将提高到25%,达到16.55万亿元,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二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未来五年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具体到细分行业来看,部分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将率先成为“走出去”的代表,高铁等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就是典型。2014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已经达到11.18万公里,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达到1.6万公里,占世界的60%以上。
在国内市场满足的条件下,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辐射中南亚、南亚、中亚和西亚等国家,并延伸至东欧、北非,这些地区都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有迫切的需求。按照规划,到2025年,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境外业务占比要达到40%,服务业务占比要超过20%。
部分进口替代行业将在国产化刺激和市场管制放开等政策效应下,逐步填补国内市场需求,其中机器人、高性能现代医疗、民用航空、农用机械等行业将受益于此。
以数控机床为例,尽管其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但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这种可国产替代的情况在医疗设备、机器人领域也同样存在。
市场空间有多大?工信部预计,仅农机装备一项,到2020年,农机工业总产值将达6000亿元,届时国产农机产品市场占有率要达到90%以上。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版权所有:千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8042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622号 技术支持:北京信诺诚